www.shuhaige.org
...
回到晨报上班,安在涛即将被市委推荐去中央党校参加青年干部培训班的消息就在报社传开。
中央党校每年一期青干班,是基层干部的摇篮,凡参加培训班的学员,无一不是各地培养的后备干部。
安在涛要进机关了。
晨报上下,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
晨报总编黄泽名感觉可惜,他本想将安在涛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
时光飞逝。
青干班12月1日开学,为期一个半月,春节前结束。现在才11月18日,但安在涛关于高架桥的报道获得一个新闻奖项,要进京领奖。
在上火车进京前,他顺手买了份东山晚报,二版有东山晚报转载刘彦采写的报道。
报道的主人公,是退伍兵张建筑,他见义勇为救了21个人。
张建筑本有旧疾,因为那天救人受凉染上重度肺炎,无钱去大医院做系统治疗,一再耽误,病情恶化最终不治身亡。
这事本来寻常,但中间有个插曲。张建筑曾向政府求助,没得到回音。
于是就被媒体曝光。
刘彦用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标题:我救了21个人,谁来救救我!
矛头直指县里领导和有关部门。
安在涛欣赏刘彦锋利的文笔和才气,他看过她写的一些报道,多为一刀见血直逼要害。
但他很反感这种新闻炒作的做法。
他更认同一些媒体为张建筑家人发起的慈善募捐活动。这起码会给她们带去实质帮助,炒作又有什么用呢。
列车在飞驰,窗外飘起鹅毛般大雪。
……
燕大宿舍区,孟菊家。
孟菊端起咖啡,抿了一小口。
她抬头来望着威严的老者,唯一的亲人,神色淡漠。
她姓孟,他姓赵,是如今权势赫赫的当朝大首长。
她娘是赵家最小的姑娘,当年,她娘下乡大西北,跟同厂工人孟刚相恋。因为孟刚家庭成分不好,婚事遭到赵家强烈反对。
就是她这个位高权重的舅舅,强行拆散了她父母。
孟刚一时想不开,竟跳湖自杀。这时,她娘已有身孕。
她娘未婚先孕受到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她孤身一人带着孟菊长大,终生再没回赵家。
直到临终,她娘都没有原谅赵家。
赵老一直怀着一份深深地歉疚。
“丫头,当年也并不完全都是我的错,要知道那个年月……”
“不要说了,我要休息了,您自便吧。”
孟菊逐客,赵老并没生气,“丫头,你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不出国了,是不是因为放不下那个孩子?”
“那是我的事情,不用你管……”
她虽然态度很强硬,但赵老却分明得到他想问的答案。
他笑笑从怀里掏出份名单来,“喏,这孩子马上要进京参加青干班,你有空可以跟他多聚聚。”
孟菊一怔。
这份名单的第三页上,安在涛赫然在目。
冤孽啊,她伸出手指在安在涛的名字上划着圈圈,心神摇荡。
她决定要出国远走异国他乡,但在见了安在涛之后,就开始动摇。
她舍不得他,舍不得走了……她觉得很羞耻。
……
上午九时许,刘彦换上一件紫色防寒服,将乌黑长发用发夹束起来,又围上了一条雪白色的围巾,出门打车直奔国家新闻社。
她要去领取一个奖项,跟安在涛一样,她也获得98年度公共新闻传播奖二等奖。
安在涛却是一等奖。
这让刘彦很不服气。
几篇马屁报道,竟荣获国家新闻最高奖项?
遇上安在涛,她定了定神,主动向安在涛打了个招呼,“小安记者,你好。”
不喜欢归不喜欢,但安在涛毕竟救过她,她这点教养还是有的。
安在涛有些意外,“刘记者,你好。”
“上回蒙你相救,还没有正式感谢你——这样吧,今晚我请你吃饭。”
“这就不必了,一点小事而已。”
刘彦心说,你推辞是最好,老娘不过客气一下。
领完证书和奖金,刘彦匆匆赶去央视。她要接受央视某新闻栏目的现场采访做嘉宾,话题正是关于张建筑的故事。
她万没想到,当她赶到演播厅后,又看到安在涛也赫然作为嘉宾坐在台上。
怎么又遇到他?刘彦有种无力感和窒息感。
真是冤家!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大抵就是这种情形了。
而刘彦更没有想到的是,在几天之后中央党校开班的青干班培训上,他竟然还是她的同学。
主持人阿一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高材生,一毕业就进入央视做主持人,短短几年间声名鹊起,已是央视台柱子之一。
她面带笑容望着在聚光灯下剑拔弩张争辩不休的男女嘉宾,向导播挥了挥手,示意这段不要卡掉。
在她看来,这样激烈的观点交锋更增添了节目的观赏性,她已经决定,等会节目录完,不让导播做任何删节,完本播出。
说不定,这期节目会是最近几期节目中最引人眼球的也说不准。
使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全文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Copyright © 2024 书海阁小说网 www.shuhaige.org All Rights Reserved